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责任 > 节能减排

中铁资源鹿鸣矿业多措并举打造绿色低碳矿山

来源: 时间:2022年12月15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打印

  今年以来,中铁资源鹿鸣矿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将“双碳”目标纳入企业发展全局,妥善处理发展与减排的关系,坚持系统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多措并举,确保如期实现“双碳”目标。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顶层设计。为保障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顺利推进,鹿鸣矿业建立以党政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配置专、兼职管理人员负责碳排放、碳达峰管理工作。坚持一岗双责、岗岗有责,明确各层级碳排放达峰管理职责,做到责任到岗、责任到人,保证碳排放工作精细化、精准化。定期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不断加强领导小组对鹿鸣矿业碳排放达峰的重大工程、战略的统筹决策工作,切实推进鹿鸣矿业碳排放达峰工作。

  

  二是强化能源过程管控,锚定源头减碳。严格执行《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等有关规定,持续落实能源计量器具的检定或校准工作。完善能源计量体系,构建并运行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积极开展能源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工作。修订完善能源管理制度,下达能源管控计划,严控水、电、油、煤等各类能源消耗,节能指标不断降低,从采矿源头、磨矿作业、浮选作业等环节入手,稳定生产台效,提升技术参数与指标,有效控制电耗、钢球、药剂及辅材消耗。全面推进设备的全员、全过程管理,生产设备维护开创以集中检修为主、日常维修为辅的新模式,通过集中检修+应急抢修+预防性维修的系统性、联动性作用,有效提高检修效率和质量,提升设备运转率,降低能耗。以电机、风机、泵、压缩机、变压器、锅炉等设备为重点,摸清其现有的能耗情况,对标国内国际先进标准,依托清洁生产和节能技改等措施,全面提升重点设备的能效,加强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审查和日常监管,确保能效标准和节能要求全面落实。

  

  三是提高资源循环利用,严控过程降碳。加大对低品位矿综合回收利用,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认真贯彻国家采掘技术政策,坚持贫富、难易、大小兼采兼探,实行“采掘并举、掘进先行”的原则,严格采掘顺序,充分利用资源,继续加大对低品位矿的回采力度,提高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加强伴生元素的综合回收利用,采用一次粗选、二次扫选、三次精选的铜浮选流程,回收伴生有价铜元素。强化水资源循环利用,采用洁净化、资源化技术和工艺,建设规范完备的矿区排水系统和水处理设施,进一步提高企业回水利用率。钼精矿浓缩脱水溢流全部直接返回生产流程使用,尾矿在厂前尾矿浓密机浓缩后,溢流水直接泵送至选矿厂高位回水池用于磨浮生产,尾矿库回水收集后经回水池、回水泵站输送到选矿厂高位回水池,作选矿生产补充水,实现选矿废水零排放。露天采场内设收集池,采坑雨水及渗水由场内排水沟汇流至收集池内,经沉淀处理后,供采场道路洒水和绿化使用。

  

  四是推进矿山生态修复,重视末端固碳。矿山生态修复能够有效地增强修复后土壤碳储存和植物固碳能力,对实现碳中和发挥着重要作用,鹿鸣矿业高度重视矿山生态修复,在矿业生产中,严格按照批复的《伊春鹿鸣矿业有限公司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对采矿工业场地、选矿工业场地等永久建设用地区域和排土场、低品位矿堆场以及尾矿库临时占地区域,通过仿自然地貌整形、土壤重构、植被重建、景观格局优化、生物多样性保育重组等综合治理措施,修复和恢复受损的生态功能,实现生态系统的正向演变,增强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实现由碳源向碳汇的转变。

  

  五是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双碳”政策的普及和相关知识的专业培训,提升全体员工的碳减排意识,提高管理层关于碳排放的管理水平,培养碳排放监测、统计分析、核查、碳资产管理、碳交易等技术人才,助力公司“双碳”目标的实现。同时,鹿鸣矿业逐步建立碳排放管理体系和能源管理体系,明确碳排放核算方法、碳数据报送方式,对燃煤、电力、汽油、柴油、水资源等能源资源消耗情况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消耗进行量化考核,并按月度进行能耗目标分解,每月进行考核。定期检查和考核各单位碳排放总量及减排达标情况,强化责任落实,形成管理闭环,开展碳排放管理体系研究,不断完善优化企业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

  鹿鸣矿业持续以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减污降碳、提质增效为目标,详细对企业历年碳排放量进行核算与分析,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行分解,找准工作切入点,从科技创新、加快完善产业布局、优化用能效率、打造低碳循环经济产业链、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碳管控等方面入手,系统推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

中铁资源集团微信

中铁资源集团微信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5-2023 中铁资源集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57761号